学院工作报告
一、“十三五”时期发展成就和2020年主要工作
回顾过去五年,学院办学发展走过了不平凡的历程。我们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和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决策部署,在学院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团结带领全院广大干部群众,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勇担职业教育改革使命,着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务实推动高质量发展,学院事业发展迈出重大步伐。
这五年,我们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坚持党对学院工作的全面领导,始终将政治建设放在首位。高质量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完成了学院党委、纪委换届工作。接受了省委第九轮专项政治巡视。干部队伍建设和基层党组织建设不断夯实,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积极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佳绩,全面从严治党纵深推进,纪检监察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正风肃纪高压态势传递有力,统战、群团、依法治校、离退休工作扎实开展,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水平不断提升,为事业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这五年,我们瞄准建设“服务区域、特色鲜明、社会认可、国内一流”的优质高职院校的办学目标,实现了诸多重点领域的办学突破,巩固了吉林省属高职院校示范引领的办学地位,被确定为吉林省现代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吉林省特色高水平高职院校和专业群建设单位。
这五年,我们将立德树人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全面深化职业教育改革,教育教学水平持续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社会服务能力充分彰显,人才培养质量得到全面提升,国际交流与合作务实拓展,在校生规模突破万人。
这五年,我们大力实施“人才兴校”战略,坚持引培并重、优化结构、质量为先,教师数量稳步增长,队伍结构明显改善,教学团队不断发展壮大,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这五年,我们办学基础条件得到根本改善,围绕现代大学建设和民生需求,改造升级基础设施,健全优化校内公共服务体系,有效破解制约发展的重大瓶颈问题,扩建校区征地工作基本完成,产教融合项目拔地而起,美丽校园精彩呈现。
这五年,我们现代大学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深入推进,依章办学、依法决策、民主参与、科学管理的现代大学治理体系建设不断加强,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持续提升,办学活力得到充分激发。
这五年,我们下大力气保障和改善民生福祉,师生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我们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个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尽锐出战脱贫攻坚,2个帮扶村全部脱贫摘帽。我们全院师生同心同德,砥砺前行,如期实现学院“十三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提出的主要目标和任务。
刚刚过去的2020年,全院上下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迎难而上,共克时艰,经历了一场前所未有的抗疫大战和发展大考,疫情防控取得重大胜利,办学发展取得重要成果。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后,我们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迅速打响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我们及时建立健全常态化防控机制,全力应对疫情传播蔓延风险,最大限度保护师生生命安全和维持正常生活秩序。开展线上教学、组织返校复学、确保物资储备、完善校内设施、支持复工复产、保障学生就业,诸多硬仗逐一告捷。我们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办学发展,各项事业发展都取得长足进步。
一年来,主要工作如下:
教育教学改革开创新局面。省教育厅确定我院为吉林省特色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单位,电气自动化技术、移动通信技术等9个专业群为吉林省特色高水平专业群。召开第三届教学工作会议暨吉林省现代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启动大会,阶段性总结和部署学院教育教学工作。省中华职业教育社确定我院为吉林省改革创新示范校建设单位。承接教育部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任务28项。新增大数据及应用技术专业。10部教材入选教育部“十三五”规划教材,入选数量居全省高职院校首位、全国第17位。“1+X”证书试点共3批34个,省内排名第二,其中12个证书为吉林省牵头院校。15名教师进入国家“学分银行”专家库。5门课程被确定为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9门课程通过课程思政改革验收,被确定为院级学科育人示范课。成立华晟经世、大唐移动、中德诺浩、正保会计、翔航等5个产教融合学院,与北京中科创大合作共建中科创新创业学院,与京东方等合作企业共建8个订单班。投入资金1600万元,新建和完善智能机器人创新实训中心等9个实训场所,实训条件得到更大改善。
教科研工作凸显新成效。全年确定省级教科研立项71项,获立项单位经费10.7万元,校内经费资助达45万元。省级项目结题35项。在省第十六届优秀高教科研成果奖、省第十三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教科研成果评选中,获奖15项。刘林山教授的论文《实践理论视角下职业教育培育产教融合型企业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转载。成功研发驾驶式冰雪作业车,多功能修冰车发明专利已通过国家专利局初审,二代冰雪短式滑橇研发和雪橇球运动项目开发工作正在推进。
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取得新推进。实现“诊改”平台及源头数据采集系统项目与智慧校园平台对接,完成“目标链”“标准链”和学院首批“诊改”试点专业(课程)等基础数据采集录入。教学督导和评教工作有序开展,教学质量监控到位。人才培养状态数据报送和高等教育事业统计工作更加规范。国务院教育督导评估和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充分彰显学院办学发展的良好态势。
人才培养质量实现新提升。我院学子代表吉林省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改革试点赛移动应用开发、建筑工程识图等5个赛项,荣获国家级三等奖2项,在省内高职院校中综合排名第二。高质量承办吉林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赛项16项,派队参加42个赛项,荣获省赛奖项90项,其中一等奖29项,获奖总数为全省第二。在“挑战杯”吉林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荣获特等奖2项、一等奖4项,首次捧得赛事最高荣誉“挑战杯”,代表吉林省出战“挑战杯”国赛,荣获三等奖2项。在第六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荣获省级金奖3项,获奖数量位居全省高职院校榜首,荣获最佳组织单位奖。全年荣获其他省级及以上行业、协会奖项57项,各级各类学生竞赛获奖团体和个人总数达857人次。194名毕业生升入本科院校继续深造,升学人数为历年之最。
师资队伍建设焕发新活力。公招教师15人。教职工培训达200余人次。成立名师工作室,开展师带徒活动。7个教学团队在吉林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中荣获二等奖3项、三等奖4项。24个微课作品入围吉林省微课大赛。全院教师中涌现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吉林省第十六批享受政府津贴专家、省(市)级青年拔尖人才、省黄炎培职业教育杰出教师奖、宝钢教育奖等一批先进典型,教师队伍彰显活力。
招生就业工作取得新进展。新招学生3550人,在校生规模达到11000余人。高职扩招录取943人,较好完成高职扩招专项政治任务。大力夯实优质生源基地校、中高职联合办学、衔接合作校建设,合作共建已达67所。组织各类招聘会241场,提供优质就业岗位20000余个,2020届毕业生整体初次就业率达82.5%,高于省均就业率,留省就业率54.2%,就业工作受到省教育厅通报表扬。
学团管理与服务工作迈上新台阶。扎实推进易班平台建设,“2020年迎新工作案例”成功入选全国易班迎新优秀工作案例。辅导员和班主任队伍建设不断加强。181名学生应征入伍,征兵工作受到省教育厅致信表扬。积极承办吉林省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委员会成立大会,学院当选为首届主任委员单位。学院第二三课堂建设稳步推进。团学组织改革任务全部完成,胜利召开学院第一次团代会、学代会。作为全国20家高校学生会组织深化改革试点单位,顺利通过全国学联、省学联评估验收。“青马工程”“学习筑梦”行动常态长效化开展。“两节两会三赛一走”校园文化活动品牌效应凸显,学生社团获省级以上集体荣誉14项、个人荣誉36项。选树省(市、院)级学生先进典型17名、优秀集体18个,表彰“五四”红旗系列优秀个人402名,“绿叶”青年志愿者团队荣获全国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团队。
对外交流合作迈出新步伐。积极推进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成功入选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经世项目首批“经世国际学院”筹建单位和教育部“鲁班学堂”援外项目,为下一步拓宽中外合作办学、实质性推进国际交流合作打下坚实基础。
服务地方能力取得新拓展。101名毕业生正式入职一汽红旗,1174名学生分赴一汽大众、红旗、解放开展实习,有力支持企业复工复产,以实际行动服务吉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与吉林市工商业联合会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启动实施“3212”工程,助力中小微企业发展,助推吉林经济再上新台阶。第二届中国网红吉林行暨2020直播经济产业峰会授予我院吉林省数字经济人才培训基地。吉林市农业电商发展中心在我院揭牌成立。全年承接特种作业培训和考试1630人次、其他社会培训和考试达20000人次。疫情期间,师生参与社区防疫、政务实习志愿者达200余人,志愿服务时长达2000余小时,财经学院郭佳伟荣获“江城好人最美抗疫志愿者”称号,刘大千等36名学生被地方政府评为抗疫优秀志愿者。学院扶贫工作办公室荣获吉林省2020年脱贫攻坚奖组织贡献奖。
教辅工作取得新业绩。10个项目入选《职业院校全面开展职业培训,促进就业创业行动计划》吉林省首批重点建设项目。完成3489人次的职业技能鉴定工作,证书通过率达98%。新购置图书12312册,借还图书22513册,接待读者8138人次,文献资源保障能力和利用率大幅提升。投资670余万元,加强智慧校园数据交换平台建设,有效提升信息化水平。信息安全防护能力全面加强,“智能校园卡”系统初步建设完成,智慧校园软硬件环境配置实现优化升级。
治理效能充分彰显。学院“管理水平提升工程(2018-2020年)”高质量收官,初步形成具有规范的工作流程和思维定式的现代化治理体系。持续推进校内制度的“废改立”工作,全年出台修订规范性制度20个,规范性文件管理机制健全完善。“放管服”力度持续加大,办事流程依规简化,办公服务平台应用普及。部门目标责任制考核机制全面启动。
财务管理保障到位。全年财政批复职业教育发展类专项资金3264万元,创历史新高。完成学院2019年35个财政专项资金项目绩效评价工作,项目管理更加规范。严格预算执行管理,预算约束力不断强化,资金使用效益得到提高。
内部审计监督到位。审计制度建设持续加强,内部审计工作规范开展。持续开展财政专项资金建设项目执行情况专项审计,首次开展扶贫资金专项审计。全年共完成各类审计项目135项。
安保后勤保障到位。校园治安和综合治理工作稳步推进,校园安全巡查和安全教育活动落实到位,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扎实开展,平安稳定和谐校园得到巩固。全年投入资金3000万元,完成房屋、道路等修缮改造工程20余项,校园面貌和基本条件得到很大改观。国有资产管理、招标采购工作规范推进。扩建校区征地工作基本完成,校区扩建工程正式启动。产教融合项目实现主体结构封顶。
发展成果惠及师生。学院不断将发展成果与师生共享。列出专项预算66万元,用于在职和离退休教职工健康体检,较比去年增加预算15万元。支出资金5.7万元,为教职工办理综合互助保障。职工福利经费从人均每年800元提高到1000元,发放额度达42万余元。教职工奖励额度达192.7万元,有效激发教职工干事创业活力。学生公寓设施改造、备品增加,新建的大学生浴池、理发店、回族餐厅投入使用,生活条件大大改善。发放学生奖励、资助资金达1590万元,其中校内经费达481.6万元。全院师生幸福指数持续攀升。
各位代表,回望过去,我们凝心聚力,攻坚奋斗,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历史答卷。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揽全局、擎旗指向的结果,是省委、省政府和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正确领导、关心支持的结果,是学院党委团结带领全院广大党员干部、全体师生众志成城、奋勇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学院党政领导班子向大家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各位代表,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当前学院在办学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推动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力度还需加大,省示范校、“双特高”建设时不待我、任重道远;适应新时代学院事业发展需要的治理体系还不够健全、治理能力还需加强;办学特色与优势还不够突出,信息化、智能化的特色与优势还需更加充分彰显;办学条件亟待改善;内涵建设与创新发展的重任依然艰巨。我们要直面这些问题挑战,起而行之,全力应对,攻坚突破。
二、2021年重点工作
2021年,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视察吉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和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坚持和加强党对学院工作的全面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巩固拓展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办学发展成果,着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服务社会发展能力,加快推进学院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一是全力做好“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坚持系统观念,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科学谋划制定学院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实现学院“十四五”期间规模、速度、质量、结构、效益、安全协调发展。
二是加快推进吉林省特色高水平高职院校、吉林省现代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全力推进吉林省现代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工作,总结2020年度建设情况,做好2021年度任务分解和落实工作,确保2021年高质量通过验收工作。扎实推进吉林省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群建设,科学编制建设方案和任务书,细化建设任务分解表,分年度逐项推进落实各项任务,确保改革发展任务落地。高质量推进落实《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承接任务,做好任务分解。
三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服务吉林省新发展格局,以信息化、智能化为方向,做好专业动态调整,科学合理的规划与构建专业链与产业链深度耦合的学院专业群整体布局。积极推进职业教育本科专业建设。统筹做好在校生与扩招学生的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强化督学督导机制,全面推进教学质量评价体系。规范教学运行管理,实现线上线下教育教学过程制度规范、程序规范、手续规范,做好教学资料的档案管理工作。以“三教”改革为突破口,推进职教类型特色建设。以教学标准化建设为抓手,以项目引领、任务驱动为导向,以面向对象的有效教育为目标,以加强教学学风建设为保障,以职业化教材、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专业教学资源库、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等项目建设为重点,加快推进“1+X”证书与专业课程的有机融合,重点推进专业教学、课程思政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效结合,积极推进职业教育“课堂革命”教学改革,着力打造理实一体化教学环境,深入开展项目化教学。及时总结经验,凝练教学改革成果,组织好教学成果奖评选及推荐工作。
四是扎实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持续深入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充分发挥思政课铸魂育人第一课堂主渠道作用。加强专职思政课教师、组织员、辅导员、心理健康教师队伍建设。继续实施“青马工程”,扎实开展“学习筑梦”行动。深入开展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做好易班发展中心品牌建设。实施“辅导员能力素质提升计划”,开展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健全学生工作队伍的培养与考核机制。积极探索辅导员工作室和名班主任工作室建设。深化领导干部深入基层联系学生工作长效机制。扎实推进优良学风建设。加强学生日常管理和学生文明行为教育。持续提升心理健康教育和服务水平。加强国防教育,扎实做好大学生征兵工作。
五是强化素质教育。深化体育教育教学改革,探索美育教育新途径新措施,将劳动教育融入专业教学之中,培育和塑造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抓好第二三课堂建设。继续鼓励与支持学院承办吉林省教育厅主办的职业技能大赛,积极争取承接吉林省人社部门主办的职业技能大赛,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职业技能比赛,推动教师积极参加吉林省教学能力大赛及其它赛项,并争创佳绩。持续开展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工作。
六是推进创新创业工作。与中科创大务实开展合作,有力构建“创新创业教育+专业教育+项目孵化”三位一体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积极培养和打造高水平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办好学院创新创意文化节,推进学院“众创空间”和创业孵化器建设工作,积极鼓励支持学生参加“互联网+”大赛、挑战杯等创新创业类赛事,争创国家级奖项。
七是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务实开展学院“3212”工程。探索筹建服务地方经济发展、面向专业群的产业学院。积极联系国内外知名企业与产教融合型企业,探索创新校企共建共享实训基地运行机制,筹建校内集教学、实训、培训、生产多功能为一体的综合实训基地。充分发挥合作企业、大师工作室、“双师型”教师队伍的作用,改进专业课实践教学模式,强化理实一体化教学,推进现代学徒制、企业新型学徒制、校内学徒制等人才培养模式。务实推进以学院作为牵头单位的职教集团、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工作,努力争取牵头成立1-2个吉林省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
八是做好继续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全力推进《职业院校全面开展职业培训、促进就业创业行动计划》省、院两级重点项目建设。面向高危企业从业人员及在校学生,积极开展特种作业培训、安全技能提升培训工作。从培训人次数量和收入两方面下达校院两级单位继续教育培训任务,充分调动各单位开展职业培训的积极性与创造性,确保完成学院年度培训规模目标,实现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重的任务要求。
九是加强教科研管理与创新服务能力建设。落实教科研奖励政策,强化成果导向,充分调动教师立足教研、从事科研的工作积极性,有针对性指导教师申报教研、科研课题,引导教师结合工作实际开展科学研究,以提升学院教科研质量、加快成果转化、开展横向技术服务项目为重点,争取在应用技术协同创新、冰雪旅游装备创新研发等重点项目中取得突破。积极推动转化一批横向技术服务项目和教科研创新成果。进一步拓展冰雪旅游产品创新服务平台,推广、包装、研发冰雪旅游项目,深入推进“冰雪运动进校园”工作,助力吉林冰雪产业发展。
十是提升对外交流与合作水平。推进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与泰国坦亚武里皇家理工大学开展实质性合作。推进教育部“鲁班学堂”援外项目,选派优秀教师赴非洲培训。与日本、新加坡等国家开展校际合作,拓宽合作交流规模。积极探索“鲁班工坊”中文+职业技能。有力推进国际交流合作健康发展。
十一是提高教育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水平。落实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任务。依托智慧校园和“校园一卡通”平台,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加快推进校园网络建设,完善网络运行保障体系。聚焦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方法改革搭建信息技术平台,提升师生信息化应用能力和信息素养。深入推动信息化手段服务教育教学全过程,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落实网络安全责任制,提高网络安全防护水平和数据安全保障能力。科学配置图书馆馆藏资源,提高馆藏资源利用率,提升文献信息资源服务保障能力。
十二是持续提升治理效能。启动实施“治理效能提升工程(2021-2023)”,持续加大机关职能部门“放管服”力度,加快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加强依法治校、督查督办工作。持续推进制度建设,健全完善规范性文件管理机制。推进“互联网+办公服务”工作,加强和改进OA网络办公平台建设。巩固作风建设成果,持续改进机关作风,强化服务意识,精简办事流程,优化内部管理软环境。
十三是做好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完成“诊改平台及源头数据采集系统项目”与校内系统对接、数据采集和抓取工作。制定《学院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自我诊断与改进工作原则意见》,指导各层面按照开展自诊工作,并结合考核性“诊改”工作,凝练“三全”育人的质量文化。做好迎接省教育厅诊改复核验收工作。
十四是全力推进招生、就业工作。牢固树立全员意识,加大宣传力度,创新宣传模式,确保稳定招生规模,完成年度招生计划。巩固和加强优质生源基地校建设,开拓省外招生范围。建立健全招生工作考核机制。积极拓展就业空间,扩大省内外就业基地数量。推进系统化、精准化、特色化就业指导与服务体系建设,打造“互联网+就业”新模式,搭建网络就业“双选”平台,最大限度保障毕业生高质量就业,有力提升就业率、就业质量、毕业生满意度。推进“双困生”就业能力提升培训改革,探索建立“双困生”一体化就业指导服务机制。千方百计促进毕业生留吉就业,努力提升省内就业率。做好毕业生跟踪调查和服务工作。
十五是持续打造平安稳定和谐校园。加强校园安全稳定综合防控体系建设,防范化解重大风险隐患。深化国家安全教育,加强建党100周年等重要节点安全稳定管理。持续开展校园及周边治安环境综合治理,推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常态化。加强校园治安安全、消防安全、食品卫生安全、交通安全、房屋及设施安全、实习实训安全、实验室及危险化学品安全、网络安全和意识形态安全等重点领域工作,重点抓好疫情防控期间的校园安全稳定工作。持续开展重点领域校园安全隐患排查整治,畅通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渠道,有效遏制重大事故发生。
十六是全面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和教师队伍建设。做好学院第三轮岗位聘任工作。持续推进部门目标责任制考核体系建设,规范内部管理,调动教职工干事创业积极性。按照《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要求,扎实推进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修订完善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制度、教职工奖励制度。实施“名师强校工程”,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大力打造教师教学科研团队,建设稳定有活力的名师队伍。扎实做好师资引进工作,做好外聘教师师资库建设,加大力度从生产一线聘任实践能力强的教师。强化校内高层次人才的贡献度考核。实施“教师职业能力提升工程”,以“头雁工程”“青蓝工程”和“比翼工程”等三大工程为抓手,加强骨干教师和双师型队伍建设,切实提升教师业务能力。做好对口援助支教教师选派工作。落实好专业技术职务评聘政策。
十七是从严做好财务管理与审计监督。科学编制年度预算,强化预算执行和监督管理,加强预算追加和调整管理,开源节流,保障重点,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争取财政资金支持,加强专项资金的规范管理和绩效评价。做好产教融合项目资金筹措和校区扩建可研报告资金渠道保障工作。全面推进落实内控管理机制建设,形成有效内控监督。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监督作用,强化整改落实和结果运用,对审计整改情况进行跟踪检查。做好产教融合项目的相关审计服务工作。继续开展基建维修、大宗物资采购、专项资金项目执行情况等专项审计。
十八是毫不放松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严格按照教育部党组和省委省政府、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属地政府要求,依法依规、有力有效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科学精准做好疫情常态化防控。平稳有序做好学生返校开学工作,重点做好学生返校后的教学和日常管理工作,有效维护师生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深入开展新时代校园爱国卫生运动。
十九是做好基本建设、资产管理和后勤保障工作。积极推进扩建校区的规划、报批工作,力争完成扩建校区可研报告的编制和审批。加快推进国家产教融合项目建设,确保如期竣工并投入使用。有序推进部分教学单位办学地点调整工作。统筹推进供水、供电、消防等修缮工程,确保工程质量、进度。完善基本教学设备设施,有效改善办学基本条件。严格资产管理和清查工作,整合校内资源,充分发挥资产最大化效益。做好各类招标及项目验收、大宗物资采购和固定资产处置等工作。做好食品卫生安全与服务、医疗保障等工作。
二十是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理念,始终把师生利益放在办学发展首位,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切实解决好师生“急难愁盼”问题。重视离退休工作,关心关爱女职工,保障和维护教职工权益。适当增加教职工绩效工资,持续加大学生奖助力度,不断优化校园基础设施、美化校园环境,不断提升教职工获得感、存在感和幸福感。
各位代表,鼍鼓迎风震,旌旗引征程。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在学院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坚定信心,勇往直前,确保“十四五”时期学院各项事业发展开好局、起好步,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为早日建成“服务区域、特色鲜明、社会认可、国内一流”的优质高职院校而努力奋斗。